我给文章打分
1分   2分   3分   4分   5分  

本文得分:0.0参与评分人数:0

版权声明
中国铁道建筑报
中国铁道建筑报 2014年11月06日 星期四
往期回顾

传承幸福的铁建女人

高孔宁

《 中国铁道建筑报 》( 2014年11月06日   4 版)

□ 高孔宁

    我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铁建员工。

    母亲嫁给父亲时,父亲是一名铁道兵战士,长年漂泊在大江南北的工地上,基本上顾不了家。于是,在那个缺衣少吃的年代,母亲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,操持着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。

    母亲身上有着一种不一样的坚强。不论是犁地、施肥等体力活,还是养鸡养鸭、洗衣做饭等,她样样拿得起放得下。这种勤劳能干的品质,使她成为种地和持家的一把好手,让清贫的铁道兵家庭充满了幸福感。

    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,是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,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难以承受风雨的肆虐。外面大雨如注,屋里小雨淅沥,加上雷电交加,年幼的我哭着喊着要去找爸爸,但是母亲却静静地安抚我,默默抱着我挨过那漫漫长夜。第二天雨停后,母亲自己和泥巴、搭梯子,一个人爬上爬下地忙活儿,整修了漏雨的房子。就这样,几十年来,她从没有因为家事去打扰父亲的工作,而是默默承担。

    而今,父亲早已退休归家,母亲才半开玩笑地说:“你爸一辈子都在工地上,老了不能干了才知道回来。”虽有一些埋怨的成分,但我知道她是理解父亲的,并以有一个铁道兵丈夫为荣。而我们这个五口之家,正是有了父亲大山一般刚强坚毅的支撑,有了母亲无怨无悔的付出,虽然清贫却也幸福满满。

    母亲的文化程度不高,连小学都没上完,但她却把自己的3个儿女都培养成了大学生。对此,左邻右舍大多羡慕不已。可是,作为长女的我,自是知道母亲为此付出了多少。她自己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,在那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年代,无法满足求学的渴望。于是,她希望她的孩子能够成为懂知识、有学问的人。所以,当别的孩子为了早日参加工作读技校的时候,她支持我去读高中、考大学。尽管我的成绩没有给她这个自信,但是她依然鼓励我去尝试。

    像我们这样一个普通的铁道兵家庭,父亲当时每月的工资只够维持生计。在这种情况下,母亲却从没有让我们兄妹3个在买书和学习用品上受过任何委屈。一向节俭的她,甚至对此都到了慷慨的地步。这种慷慨,使我们3个孩子在学校里也充满了富足的幸福感。直至长大成年,家里生活好转,我才听说那么要强的母亲,当年曾偷偷地四处借钱为我们交学费。

    母亲如今已年近七旬。她的3个儿女都是铁建员工,这也是她和父亲的骄傲。虽然我们依旧像父亲年轻时一样奔波在全国各地,不能常伴他们左右,但她依然像支持父亲一样默默地为我们操劳与付出。无论我出差或是加班,孩子可以随时随地扔给她,而且从不因为孩子的事情影响我的工作。打电话时,总是说孩子吃得好、睡得好,更不会说哭着找妈妈。可是偶尔我也会听邻居阿姨说,母亲为了哄外孙睡觉,也曾晚上10点多还抱着孩子在楼下遛弯儿,也曾为了孩子吵闹着找妈妈而心疼得落泪……但是所有的辛劳与不便,她从没在我面前说过半句,反倒是常常唠唠叨叨地嘱咐我上班不要迟到,不要给领导添麻烦,不要因为家里的琐事请假……

    好事业带来成就感,好家庭带来幸福感。母亲就这样默默付出着,孝老爱亲、相夫教子。虽然没有成就大事业,但是她的铁道兵丈夫,她的3个铁建员工孩子,就是她此生最大的事业,既有成就感,又有幸福感。如今,我也成为人妻,是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。在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,我也学会了在家做一个贤妻良母,演奏好柴米油盐和锅碗瓢盆的“交响曲”;在单位努力做一个优秀的铁建员工,唱响《铁道兵志在四方》,为企业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。

    作者单位:十四局集团一公司

我是美丽铁建人
家书
传承幸福的铁建女人
遇见你
守望(图)
回想的终末
工地“围墙”
爷爷